
2025年10月28日,星期二
九月初八 乙巳年 丙戌月 庚午日
普惠金融:为社区养老编织保障网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3.1亿,占全国总人口的22%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,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难以适配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社会公平与金融包容的关键力量,正以其独特优势,为社区养老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。

科技适老:跨越数字鸿沟,让金融服务“易上手、用得顺”
在数字化浪潮中,老年群体对新兴技术的接受速度相对较慢,一度陷入“想用不会用、想用不敢用”的数字困境。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,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技术创新,构建适配老年需求的“无障碍”金融服务体系,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。
众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适老版本,在界面设计上,采用大字体、高对比度的元素,显著提升视觉辨识度;操作流程大幅简化,转账汇款、账户查询、生活缴费等高频功能被置于显著位置,方便老年人快速定位与操作。同时,嵌入智能语音助手,老年人只需通过语音指令,即可轻松完成业务办理;部分银行创新推出视频客服功能,“面对面”指导老年人完成设置支付密码、开通理财产品等复杂操作,以直观、高效的方式解决老年人的操作难题。不仅如此,银行网点的自助设备也紧跟适老化改造步伐,增设大字版操作界面与语音导航功能,从取款、存款到打印流水,每一步操作都配备清晰的语音提示,极大降低了老年人的操作门槛。
部分金融机构还将科技手段运用到智慧养老场景搭建中。例如,广发银行研发的数字康养平台,通过构建养老机构定制化服务应用,实现老人、家属、管护、机构等多方信息共享,为老人提供“金融+养老”多方位服务。农业银行与江苏、广东、甘肃、新疆、山东、福建等多地民政部门联合打造长者助餐金融服务,老人刷脸即可完成助餐补贴认证和扣费。
产品定制:锚定养老需求,让财富管理“稳得住、用得活”
围绕老年人“安全、稳健、灵活”的金融需求,普惠金融精心构建起一套贴合养老场景的专属产品体系,为社区老年人的财富保驾护航。
在储蓄产品领域,金融机构推出利率较普通储蓄更具吸引力的老年专属定期存款,设置多种期限供老年人灵活选择。部分产品创新性地支持提前支取且靠档计息,确保老年人在面临突发资金需求时,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利息损失,保障资金的灵活调配。在理财产品方面,低风险、收益稳健的养老型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主流。金融机构严格把控投资标的风险等级,凭借专业的资产配置能力,致力于为老年人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。同时,养老基金产品也不断丰富,根据老年人不同的风险偏好与投资期限,进行多元化资产组合投资,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,力求获取较为可观的收益回报。
保险产品针对老年人医疗保健、意外风险等迫切需求精准发力。专属的医疗保险能够报销老年人因疾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,极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;意外险则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意外事故提供全面保障;长期护理险在老年人因失能需要长期专业护理时,给予有力的经济支持与服务保障。这些定制化保险产品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风险保障需求。
一些银行还针对养老产业推出特色信贷产品,助力产业发展进而反哺老年服务。例如工行贵阳分行创新推出普惠 “康养e贷”融资产品,为辖内养老机构提供定制化融资服务;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成立养老贷款审批专项小组,积极推广“惠老助力贷”“惠老展业贷”等产品,满足养老企业各阶段融资需求。
服务下沉:破解行动难题,让便民服务“送上门、暖到心”
对于行动不便、卧病在床的社区老年人而言,前往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往往面临诸多现实困难。普惠金融敏锐洞察这一痛点,以“服务下沉”为战略突破口,积极组建专业服务团队,将金融柜台“搬”到老年人身边。
不少金融机构精心组建普惠金融服务队,深入社区、养老院、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人集中场所,提供涵盖社保卡激活、银行卡挂失解挂、密码重置、养老金领取咨询、金融产品介绍等在内的一站式上门金融服务。工作人员携带便携式智能设备,现场为老年人办理开户、签约等业务,真正实现金融服务“零跑腿”。
一些金融机构与社区紧密协作,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金融服务站点,定期安排专业工作人员驻点办公,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常金融服务,让金融服务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圈。部分银行还创新性地利用移动银行车,打造“流动的银行网点”,按照既定路线与时间,深入偏远乡村、老旧小区,为老年居民提供便捷金融服务,有效填补了金融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空白。
知识护航:筑牢安全防线,让金融消费“辨得清、防得住”
老年群体由于金融知识储备相对不足,风险防范意识较为薄弱,极易成为电信诈骗、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目标对象。为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识别能力,金融系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,为社区老年人筑牢金融安全“防护盾”。
例如,通过举办金融知识讲座,深入社区、老年大学、乡村集市等地,以通俗易懂的语言、生动鲜活的案例,向老年人详细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段,并传授实用的防范技巧;制作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、海报,在银行网点、社区宣传栏、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与发放,营造浓厚的金融知识学习氛围;充分利用线上渠道,如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等,发布适老化金融知识科普视频,以动画、情景短剧等形式,深入浅出地讲解金融安全知识。部分银行还开通老年客户专属服务热线,当老年人遇到可疑金融信息时,可随时拨打热线咨询,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甄别与指导。
普惠金融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积极作为,是金融行业践行社会责任、服务民生的生动体现。展望未来,随着普惠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,必将为社区老年人带来更多福祉,助力实现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安、老有所乐”的美好愿景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金融服务的支持下,享受幸福、安心的晚年生活。
参考自:人民网、深圳新闻网、北京农商银行等
一审:武维利
二审:鲍杰
三审:贺银河
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